以“板凳龙灯”为起点
坐落于浙江省永康市毛千山脚的山下村,古称“适游”,自古山清水秀,文化丰厚,人才辈出,宋末著名学者胡长孺即诞生于此。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省道穿村而过,许多老建筑被拆除,新式民居拔地而起,传统村落的独特风貌逐渐消失,许多非物质文化也随着经济形态的演进而消散。
▽日常下的建筑与村庄©陈曦工作室
尽管如此,一项传统民俗“板凳龙灯”在山下村依然得以传承。这项充满活力的活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七都会在山下村如期举行,被认为是永康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板凳龙”仪式表演,五万永康市民集聚于此。板凳龙与中国南方“添丁上灯”的习俗有关,龙身由每家每户派出一节板凳组合而成,家庭男子成家后又不断添上板凳。村民们肩扛板凳,生动模仿龙盘旋、游动、腾跃的姿态,相互竞技。龙是掌管行云降雨的天神,村民们通过这种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宅平安。这一仪式也成为每年凝聚村庄力量的重要时刻。
▽板凳龙仪式表演前奏(自建筑二层室内观望)©陈曦工作室
▽板凳龙仪式表演前奏©陈曦工作室
▽板凳龙仪式表演前奏©陈曦工作室
▽板凳龙仪式表演启幕©陈曦工作室
我们项目的场地是一处宅基地,恰北邻开阔的龙灯表演场地和地貌独特的石头山“后岩塔”。我们意识到,这或许不仅是建造一座建筑的机会,更是重塑乡村文化、唤醒文化记忆的契机。因此,我们决定不再重复构建那些同质化的住宅,而是构筑一处带有公共属性的“山下文化驿站”。
▽地形与建筑区位©木伏建筑展演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