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岸遥望书院© 吴嗣铭
从慈湖、古寺和孤岛中寻觅场地的原始脉络
慈湖书院位于广东清远慈湖的一片孤岛之上,毗邻有千年历史的丰盛古寺,需乘船方可到达。从船上遥望无垠的慈湖和连绵的山丘,几经辗转终达彼岸,颇有苏轼在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感。
初到场地便拜访了古寺,其围绕着山体脉络有机布局,错落有致,高低不一,完全不同于常规寺庙的中轴对称,寺、院和台之间形成了丰富的漫步空间和光影氛围。这番初到场地的感受,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慈湖书院设计概念的来源之一。
▽岛上楼、台、阶交错的古寺布局© 城外建筑
▽原有的校园空间和混凝土框架结构© 城外建筑
项目场地上原有两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学校和宿舍,局部空间已进行拆除重建,以及一栋新建只完成混凝土框架的三层别墅。站在原有校舍教室,透过窗洞望向无尽的慈湖,水面如同静止一般,只有极细微的波动,时间在这里似乎是另一种方式的存在,一种莫名的孤寂感涌上,脑海中浮想起托马斯·曼在《魔山》中所有描述的那个在遥远深山中的疗养院,晨雾弥漫的森林。联想戛然而止,内心泛起一股冲动,试着以建筑的形式与这片场地完成一次对话。
▽鸟瞰图© 吴嗣铭
以几何的形式对话这片场地
面对这片孤岛,与世隔绝的静谧,仿佛亘古不变的湖水,大地沙石横走,杂草树木丛生,建筑该以何种方式来完成这场对话?最终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毗邻项目场地的千年古寺——慈湖圣境丰盛古寺,这座肇始于北宋时期的庙宇,整体布局沿着岛屿等高线,铺展顺延开来,多重轴线交叠,矩形、半圆形的台地依据地形,错开扭转,时而上升,俄顷叠落,植被依附穿插其中,野趣横生,意犹未尽。
▽盘踞在场地上的几何体块© 吴嗣铭
设计借鉴古寺布局,根据场地背山面水的地势,以及树的方位,建筑以多级台地的形式,通过扭转、错开、起伏,塑造出简洁有力的几何体块,使用场地最原始的黄褐色统一外立面,使建筑彷佛从土地生长出来一般,矗立在孤岛之上,背靠群山,面朝慈湖,嵌入于山水之间,对话远古和未来。
▽片石交错的广场空间© 吴嗣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