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老城厢是坐落于上海奉贤的一座古城,也是上海已确定的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在它的东北角,一处坐拥160年历史的老建筑又有了新的延续。
▽老城新檐©章鱼见筑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位于奉城老城厢奉粮路70号,东侧毗邻奉城第一小学,西侧与文物保护建筑群万佛阁对望。县委旧址扩建工程旨在补充原有展呈内容,融入文化展览、交流接待、会议办公、市民客厅等复合功能。
▽夕阳下的鸟瞰©章鱼见筑
01. 溯本清源,去伪存真
县委旧址前身是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潘公祠”。民国16年(1927年),中共党员李主一、刘晓等同志在潘公祠创办曙光中学,成立中共奉贤县委,时浦东、浦南地区重要革命基地。1983年,县委旧址被列为奉贤县(现为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经过修缮的旧址作为奉贤革命历史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照片©章鱼见筑
项目启动前,县委旧址被不同时期“生长”的建筑紧紧包围,形成复杂混合的建筑群落。通过现场勘测与资料调研,我们对现状建筑群落进行分类分级,提出拆留方案。保留部分包括:一栋保护建筑(中共奉贤县委旧址),两栋保留建筑(第一进西厢房和第二进西厢房)及一处门头。考虑到与历史建筑的安全间距与风貌协调,拆除南侧新建接待楼及西侧贴邻民房。扩建部分以演绎传统、旧续新生、开放复合、兼收并蓄为设计策略,同时满足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各项规范要求。
▽拆留策略©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02. 演绎传统,旧续新生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延承了奉贤地区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院落布局、廊轩作法、梁架结构、立面装饰等都代表了当地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主楼与厢房均为小青瓦硬山屋面,由檐廊和过道相连,格局统一。扩建设计提取旧址建筑群体量、布局、结构、装饰等要素,进行重新演化,使新建筑群落在传承中得以延续,在场地中自然生长。
▽旧续新生©章鱼见筑
脉络生长|Continuity of Context
设计延续既有建筑的尺度特征,以旧址布局作为线索生发,向场地西侧和南侧对位延伸,形成两组体量相近的连续坡顶群落。转角处,两组新生的屋檐扭转融合,形成“纽带”柔化街角,围合成对城市开放的两处共享院落。
▽生成分析©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