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园区重塑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以北40公里,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其文明距今4800年,考古出土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在世界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2019年11月三星堆遗址的勘探发掘重新启动,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中出土众多国宝级文物,再次震惊世人。三星堆考古进入新的时期。
▽园区鸟瞰©存在建筑
现有博物馆园区是1997年建成开放,面积约530亩,建成的 1号与2号展馆,规模合计仅1.1万平方米,已无法容纳新文物展示和不断递增的游客数量。新建主馆及游客中心总面积54400平方米,主馆将承担全部文物展览和游客导览功能。现有的1、2号馆未来将改造为数字馆和研学教育中心。
▽博物馆区位关系©中建西南院
▽博物馆与遗址区关系©存在建筑
新馆的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着眼于整个园区功能和流线的重新梳理。园区现存两条不同年代形成的轴线,已有建筑布局较为零散。设计重新规划了整个园区的参观动线,形成从新入口广场开始,串联新馆、2号老馆、祭坛,文保中心、1号馆的逆时针参观环线,让园区重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原大门位置老游客中心和停车场进行改造,加建游客排队入园的雨棚门廊,园区内建设游客卫生间、地下管线和防涝水渠等一系列提升工程,为博物馆园区未来数十年运营建立良好的基础。
▽堆体形态©辛振
▽入口广场©存在建筑
堆列三星
博物馆开园之初,于河岸场地遍植树苗,30年过去已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其间乔木参天,水系环绕。新馆用地位于园区中轴线以北,与河堤之间长约400米的狭长用地。场地景色壮阔,不同于川西普通郊野景观。鸭子河水面宽广,其间有长长的水坝与沙洲,远眺可望见连绵雪山。在这样大尺度的场地环境中,建筑被构想为一片隆起的地景——三个连绵起伏的堆体,作为地形学意义上的呼应,也是对遗址文脉的回应——古蜀王国遗留下来的三个堆状遗址和新月状的月亮湾台地,形成“三星伴月”景观,“三星堆”由此得名。
▽沿河鸟瞰©存在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