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述
在本案中我们把贯穿一楼到阁楼的楼梯理解成树的主干,把每层的独立功能空间解读成树干的根和枝丫,不同的材质看作新旧交替的叶。空间融合的做法是通过语言,材质,细节的衔接与视觉点的桥接来达成的。各个独立空间拥有差异的底色感受,又同属同一个语境下。
▽起居空间© 黑水
一楼兼顾开放性和基础功能需求,去中心化布局,由三个功能模块有机组合,根据使用场景可独立与共用。二楼设置房间,阁楼可以用来听歌,看书,饮茶,工作,比一楼更内向的空间。
▽空间速览© 黑水
- 减少设计预设,让居所变成生活的记录器,住宅空间最大趣味是使用者的介入,当然前提是基于同频与相互解读。预留与填充又或是延展。一个住宅空间的预设只是形状或是形态的传达,最终的呈现和游走体验,空间的混合感受才是最重要,带着上一个记忆片段进入下一个。
- 储存与整理,安放,这就是生活日常一直重复的事。情感存放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像水泥堡垒一样的家,要表壳足够坚硬的那种,重要的是能让自己积攒力量,能让自己与外界消解。
▽陈列空间© 黑水
- 业主说
- 依稀记得量房那天,我们站在毛坯房里展开的天花乱坠的设想:
- “我希望这个家能是个私人图书馆、博物馆、咖啡馆”
- “我希望经典、简约,但也不失实用”
▽餐厅© 黑水
- 一转眼,我们已经搬进新家居住半年了
- 每当我们仔仔细细欣赏着这个空间
- 总会为这个家的每一处美貌而心动
- 是的,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啊!
- 美术馆同款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可以营业级别的咖啡吧台with咖啡杯陈列墙、三角几何切割的屋顶书房…
- 但更妙的是它有与我们气质相符的灵魂。
- 我们在这里手冲、烹饪、听歌、打电动,也在这里冥想、焚香、看书、喝茶。
- 它是情绪收容所、回忆放映厅、品味收纳馆。
- 搬离快节奏的市中心和“只够睡一觉”的样板间。呆在家里,向内探索充实自己。对两人来说,他们忙碌日常的喘息之一,就是坐在茶室或是咖啡吧台边,喝一会儿。甚至,呆在那个区域里,也是一种休息。
▽收藏品在“水泥堡垒”© 黑水
空间游走描述
沿着楼梯而上,混凝土质感与多样化的白色材质先行融合,没有具象的扶手,楼梯本身就是一个”光的盒子”,通往不同楼层和保留光线导入。
▽“光盒”楼梯间© 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