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北京完成了一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住宅,它将屋主的古典收藏爱好,与符合当代居住习惯的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重新规划和调整房子的结构、动线、材质、光影,兼容并蓄的展现了生活中的“仪式感”与“包容性”,以及空间与陈设之间的平衡关系。
▽项目概览© 湛影工作室
大量的金丝楠木家具藏品,将会成为空间里的最终主角。而这个命题,正是最初接到设计委托时,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房子原本的布局缺少通透感,存在采光缺陷。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楠木,是中国明清时期备受青睐的建筑、家具材料,而金丝楠木因其独有的质地,更是被皇室运用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文渊阁等宫殿中。当这种特性鲜明,且体量较大的元素出现在现代生活里,往往容易将有限的空间“淹没”;此外,伴随而来的不属于现代的制式、尺度和装饰审美,也会带来跨越时间感的“矛盾”。
▽改造前©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整个住宅涵盖了前后庭院、地下1层及地上3层空间。设计的重心围绕一层展开,它是主人日常停留最久的区域,用于会客和起居,包括了厅堂、茶室、餐厅、厨房、户外庭院等。一层的主题被设定为“楠木与现代的共存”,以色调、光线、材料作为切入点,调和楠木家具和环境的关系。空间里大量使用了黑、白、灰三色,并分别对应于“传统仪式”、“现代简约”、“自然过渡”的概念。
▽整个住宅涵盖了前后庭院、地下1层及地上3层空间© 湛影工作室
▽露台与庭院© 湛影工作室
步入玄关,建筑师通过改变房屋结构,营造出“天井”的概念。玄关上方原本的洗手间区域被移除,制造出一个5米的挑空,将二楼的光线直接引向一楼。同时,通往厅堂的一侧,采用黑框玻璃推拉门,作为一个“过渡介质”,开启即将到来的“深色厅堂”。材料上,灰色水磨石地面,起到与户外衔接的作用;而弧形造型墙,则柔化了光影,并带来韵律感,与格栅储物柜、推拉门形成连贯的呼应。
▽玄关© 湛影工作室
▽玄关引入“天井”概念© 湛影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