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北侧为G60沪昆高速,西虎线穿境而过,南临衢江。场地隔路即为衢江水域,拥有宽阔的江景视野。前身为小学旧址,现为一企业厂房,建筑质量与结构都不太理想。周边均为滨水而居的村民住宅,前方留存历史建筑马氏节孝坊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修建。
▽项目整体鸟瞰© 是然建筑摄影
在介入项目后,方得知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整个项目周期从设计到实施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且还得面临高温天气,这也让工作室一度想退出项目。将近五千平米的空间从建筑到室内及景观全部设计施工完成,这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再三衡量及思考,最终我们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工作室也想借着这个时间紧迫的项目来实践一下紧急状况下的尝试。
▽项目半鸟瞰© 是然建筑摄影
▽项目半鸟瞰© 是然建筑摄影
- 01
- 从工作模式做出改变
- 设计之初建筑师便在思考如何从工作模式上做出改变,既能达成设计设想又能快速完成?
- 以前曾看到阿尔瓦罗.西扎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的一段话。他表达了对建筑行业的惋惜之情“从前我可以和现场施工工人交谈,和他们谈论各种细节。建筑师在从前是和工人一起工作的,他们可以相互沟通。现在这已经不复存在了。在今天,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项目经理,有时他们权利比建筑师还大。这种情况在当下非常常见。但是建筑并不仅是画图而已。”对此我也深有感受,有时候在某些设计管理非常严格的项目中,建筑师会被切断与施工的交流与沟通,有时还会被迫修改很多设计。在现场明明觉得某些地方感受有问题,想要修改时却还要通过层层审批,所以有时干脆就放弃了。
▽场地及建筑立面现况© y.ad studio
而本项目中按照以往先设计完方案再进行施工图绘制的流程肯定无法完成。在绘制完必要图纸后,以现场沟通设计与实施是最为有效的方式。绘制图纸的同时就开始对现场进行拆除,同步施工、同步深化图纸。现场遇到问题与工人现场直接沟通与讨论,以手绘的形式来进行施工指导与实施。虽然缺少了图纸的把控会丢失掉很多的细节,但是对于实施的自由度、便捷与快速实行性及现场感知度却似乎要好很多,有错误或缺陷也可以及时作出改变。但是这对建筑师的工作与时间付出就会高出很多,建筑师无法驻场,工地进度又很快速时,便只能是频繁的奔波于项目地与工作室之间。
▽现况场地及拆除分析图© y.ad 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