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座落于西北典型地貌、气候特征中的高校图书馆,从他静静地矗立在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礼仪轴线”与“景观轴线”交点的那一刻起,就散发着其作为高校校园中枢的开放性、地域性、文化性等多向多义的恰如其分的气质。如今这里早已成为了新生入学与毕业季学生汇集的打卡圣地。这座 “镂空的石头盒子”由中央主塔,东楼,西楼组成。主塔八层为图书馆中心开架阅览书库,围绕着巨大的采光中庭;东楼五层为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用房;西楼六层(含夹层)为教研用房、会议中心和学生服务中心。通过室内不同的层高处理,既使各功能需求在各平面内得以顺畅展开,又巧妙地解决了场地西低东高的坡度问题,最终在校园中心呈现出一个“中央突起、四周等高”的纪念性体量。
▽建筑外观©赵强
▽庭院空间©赵强
- 1
- 基于场所精神的思考
- 记得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康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所谓“学校”起源于一颗大树,树下是圣人、大师的讲坛……逐渐在周边盖起了房子,进一步汇聚成这类房子的聚落—校园……
▽远景鸟瞰©赵强
▽鸟瞰©赵强
▽建筑位于校园中轴线上©赵强
“大树下”的“镶嵌”难题
在2010年前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校园中唯独缺席规划核心区位、两条轴线“十字交点”处的这座图书馆。对设计师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审慎的“镶嵌”工作。
▽基地分析©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