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世园会结束后,都市实践设计的植物馆是园区内唯一持续运营的场馆。植物也适应了场地,获取了更旺盛的生命力。这给予我们一个契机重新思考植物馆这个建筑类型的潜力:如果不是建造在郊区,而是在社区中,更贴近日常生活,植物馆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城市活力。
▼建成社区中心外观© 曾天培
这个想法驱动了我们一个决心,把四季常青的社区花园做为社群建设的抓手,在每一个北方项目中植入类似温室的植物空间。由于有世园会植物园设计经验和设计资源的加持,这个决心很快付诸于行动,也有不少甲方为之心动,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落地。这个理想最合适的场地当然是东北,所以当沈阳这个社区活动中心项目出现时,我们一个先验的直觉是这是一个实现社区温室花园介入的好机会。
▼白沙岛金融小镇WD-03-D地块规划设计© 都市实践
场地位于沈阳白沙岛金融小镇,所在地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是沈阳和抚顺中间的一个待开发地带,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支持商业;其次,金融小镇只是这个开发区众多小镇之一,如何形成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如果只是设计成一个展示项目IP的社区中心,对于激发地区活力意义并不大。所以,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做出一个能解决整个地块生存的提案。从片区的城市研究和设计出发推导出单体建筑的设计方向,是我们URBANUS都市实践的一贯工作方法。
▼整体地块剖透视© 都市实践
通过用一个温室把这个地方缺乏活力与公众参与度的公建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整体的生态圈,不仅能够吸引商业人流,还能吸引年轻人创业。在公建市场并不景气的地区,这个案例其实可以做为一个用营建温室内的社群空间为抓手来带动销售或租赁的范式。在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看到了这个方案可以帮助解决东北地区漫长冬季中枯萎的绿地问题,更看到用让四季常青的绿化带动城市活力和社群建设的潜力。基于建筑法规是用来促进建筑有序健康发展的原则,最终审批尺度得以灵活调整,在规划指标的解释上有所破局,使这个规划构思得以成立。
▼温室轴测© 都市实践
作为配套公建之一的社区中心诞生于2020年春节期间。当时疫情时候的关键词是“隔离”,这也促成了对社群聚会的渴望。这种对建筑要返璞归真的诉求甲乙双方都有共识,即把活动中心建成一个社区的活力场。这在郊区化的小镇并不难实现,因为小规模的人口反而容易形成熟人社区,关键是缺少一个促进人与人交流的场所。
▼图书馆像社区的一盏明灯© 曾天培
有了这样的共识,这个设计实现了惊人的后疫情速度,从概念方案到完成室内施工图花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其中关键的方案认可、政府通过等工作还是在居家办公时间里完成的。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个速度,在于方案精准地立足于对几个最基本要素的把握:
第一,场地布局
社区中心东侧道路是小镇的主入口,这个街块的进深有百余米长,所以直白的逻辑是一个百米街墙比一个点式的造型更有利于形象设计。另外,这是一期工程,还要最大限度地为西侧待建的温室设计节约用地,所以要尽量用足东侧的南北用地。这样,建筑外轮廓就界定在南北向狭长边界内。同时为了节省时间,不做地下室。
▼户外广场© 曾天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