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得到了发展,工业得到了强大,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显突出。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需要。乡村振兴旨在让乡村重新焕发魅力,蕴藏在乡村的中华文化可以延续和崛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创业人才回归乡村,产业得以振兴,农民得以富裕,乡村变的更美。
▼改造后的李窑村概览,brief view of Liyao Village after renovation ©胡义杰
- 01
- 初见李窑:文化底蕴鲜明的美丽乡村
- 春日的一个下午,设计团队第一次来到奉贤李窑村。李窑村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通过美丽乡村评选,在整体的乡村肌理风貌上有了很好的基础,大片的水稻田,丰富的河道水系,以及基础的景观绿化已成型。进入村口的村史馆,镇领导介绍,李窑因明清时期李姓大族南迁青溪东南,置田造屋,开砖窑多座,所产青砖量大质优而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李窑村,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底蕴。
- 此时的建筑师似乎有一种使命感,骄傲而忐忑,激动欣喜又诚惶诚恐。因为在曾几何时,也有诸多的美丽乡村,在被过度更新中摧毁,断了乡愁,毁了文化,更谈不上振兴。
▼乡村鸟瞰,aerial view of the village ©胡义杰
- 02
- 产业策划:挖掘产业独特性,拒绝千村一面
- 此次乡村振兴,主要需要通过房屋改建、道路桥梁、河道疏浚、景观绿化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对李窑村的“农林水田路桥房”进行重构。建立“租金+股金+就业收入”收益模式,将村民空余的房子流转出来,进行风貌改造,此后引入新兴产业,将农、商、文、旅结合在一起,多业态组合、支撑,最终实现村民增收。
▼改造后的乡村建筑鸟瞰,房屋各有不同aerial view of the village buildings after renovation, being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胡义杰
在此方针下,设计团队对李窑村的产业特色进行挖掘。李窑村1000多亩水稻将成为其农业特色本底,在初步方案中,确定了将李窑村鲜明的“窑文化”放大、做强的主思路,传扬当地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引进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将乡村振兴与现代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与相关行业相匹配的办公、休闲、运动、住宿的场所,让新李窑人可以在此安居乐业。
▼区位图,location ©水石设计
▼分解轴测图,改造后单体功能分析exploded axonometric, functional analysis ©水石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