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美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这幢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那种生活方式。 ——阿兰·德波顿
我们对于家的构想,纵有千万种,但总体来讲,所有的构想都来自于我们对“自我庇护”的原始本能。这种庇护本能,既包含物理性的防卫构建,更应承着情感性的心理寄托。尤其在纷扰嘈杂的当代,家对于精神与心灵安放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不可替代。 设计师熊杰以“向心而居”为生活诉求,在远离成都市区的南郊,给自己开辟了一方静谧、灵动、自由的居所,并在地理和心理上,让重新梳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成为可能。
跟以往的项目不同的是,在这个自宅设计中,熊杰放弃了所谓的空间形式与严谨的设计范式,而是以一种“随感而应,无物不照”的自觉性,一点一点滋养着空间的形成。从心所欲不逾矩,成为设计师本人对日常生活最忠实的写照。对于熊杰自己来说,满足日常起居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构筑起独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在这里,艺术可以观照日常,理想可以照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