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The Background
戏台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乡村文化生活中居于重要位置,通常戏台是一个村落的公共活动中心,乡间庆典,节日社火,村民集会几乎都是围绕戏台这一公共设施展开,即使建国以后新的乡村组织形成,戏台依然没有退出历史,戏台+主席台的结合使得戏台这一建築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各种运动集会、乡村选举、节日演出等等活动继续延续戏台的生命。
然而在当下随着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和互联网生活的侵入,戏台在当下逐渐消退了原有功能,许多村庄投资修建的大型戏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其封闭的空间形式、巨大的体量和单一的功能在当代乡村的语境下日显尴尬。
▼戏台外观
▼场地原状
▼位置图
文化设施的建设是新一轮的乡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图书室、文化站、大舞台等等一些列文化设施在新农村运动下被建成,然而多数设施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文化效能,大多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乡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文化空间,作为乡村文化标志性建築的戏台应当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当下,是本方案設計師试图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乡村集市,戏台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
方案
The Scheme
北河东戏台希望摈弃传统戏台过于封闭的空间和单一的功能,为村民提供多种日常活动和集会的新空间。空间形式上去掉了墙体,以一个巨大的漂浮天棚为各种活动提供遮蔽空间。将现有各种活动整合在天棚之下。天棚之下为一个四面开敞的空间,中间抬高形成视觉焦点,也便于演出等活动的展开,台上两侧升起为座椅,平时非演出时在台上活动的村民可以围坐聊天,舞台另外两侧向广场逐級变为台阶,为日常活动提供休息设施。铺装延伸至广场后,边缘设置观演座椅。整个戏台以一种自由开敞和公共的姿态呈现在村庄之中,承载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
▼环境分析图
▼建成鸟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