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祖,我一个师弟在一个三线的套餐公司做设计师做了好久,越做越觉得自己不会做设计,他问我该怎么办?如何成长?你说我该怎么回答他?” 小梅问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小伙伴问类似的问题,我摘出几个你感受一下........
岳老师,您好,我工作经历也有四五年了,从学校毕业至今,换了几家公司,目前在职是最久的。但呆了三年了,依旧还是助理,不管是待遇还是学术上都是瓶颈期..........
老岳,是不是我这样入行五六年还是蹉跎不前,也做不好销售、也拿不了回扣、设计也不是超人一大节的人就没啥救了?
岳老师,我开始的时候就是在一家公司做设计,后来不想扛业绩。就学了施工图,去了设计公司,本想直接做设计,发现实力不够,只能做助理,一直到现在,换了家单位还是助理,7年了,怎么觉得自己越活越倒退呢?”
好了,既然是工作的问题,那就让我们先回到问题的本质,看一看工作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前文提出问题的小伙伴会把工作干成这样?
工作的本质
工作是什么?
工作其实就是投入时间和技能换取收益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
时间
技能
收益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造就了工作的本质。
时间好理解,但技能和收益我们需要认真的研究分解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技能。
众所周知,人们在社会中大约通过这两种能力来赚钱:
体力
智力
体力型的工作大多是体能做支撑。比如:搬砖、送快递,等等。
而智力型的工作,主要是需要知识做支撑。比如:金融分析师、医生,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收益部分。
收益其实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货币收益和经验收益。 货币收益指的就是你通过工作拿到的货币报酬。
经验收益就是指你通过工作增长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提高的能力。
工作=时间+技能(体力+智力)= 货币收益+经验收益
好,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天平:
消耗VS投资
天下有价值的工作就没有不累的,累很正常,做设计很累,搬砖也很累。
关键在于你工作里是否能产生有效的经验收益。
当你在工作中使用的技能,可以被积累、可以获得反馈,可以形成有效知识时,你花到工作里的技能就不是一种消耗,而是一种投资,因为你干的越多,收获的有效知识越多,进步越快。从而产生像投资一样的良性循环,我们称这种工作为投资性工作。 反之,假如你在工作中,使用的技能无法被积累,不能形成有效知识,那你从事的就是消耗性工作。
好,我们详细看看这两种工作的区别。
搬砖属于消耗性的工作,你的体能有限,时间有限,你无论是搬砖搬了一周,还是搬了50年,恐怕你都无法积累出什么有价值的经验。
即使积累出一些搬砖的经验,因为这个知识覆盖的范围太狭小,也不可能把这个搬砖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的领域,所以搬砖者只能横向的,向其他的体力劳动迁移,比如不搬砖了,搬水泥、送快递。也就是说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并不能使你往更高层级的分工移动。
所以这种体力性工作只能在工作中获取工资,也就是货币收益,而在经验收益方面几乎可以归零,忽略不计。
其实无论是出卖体力的低货币收益,还是出卖色相的高货币收益,只要工作中经验收益低,就都是青春饭工作,因为你真的没法和时间做朋友。 就收入曲线而言,消耗性工作在刚开始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可以达到这个职业货币收入的最高点,但是很快这个收入曲线就会达到顶点,之后随着年龄增加体力下降而逐步下滑。 (冯仑曾经就收入曲线的问题拿良家妇女和失足妇女来举例子:
冯仑说:“小姐”的收入曲线是刚开始大起,随后一路往下或在低位平着走。她的价值观就是及时行乐、捞钱。她16岁就不上学,出来混;18岁收入就达到了峰值;20岁就开始生病,也开始介入是非,马上曲线就往下走了。然后开始不断地遇麻烦,一会儿劳教,一会儿折腾,老了以后就贫病交加,也嫁不到一个好男人,最后就把自己毁了。)
而做设计、做投资、做医生,这些脑力劳动,属于投资性工作。虽然也累,但是这种工作随着时间的增加,能够积累出有价值的经验。而且与体力劳动不同,人类的智力效能差异可以达到100万倍(关于朗道效应 不明白的点击链接:想get√设计公司的管理能力吗?快干了这碗蒙汉岳!)这种差异就是在日常中不断积累的结果。
比如,学哲学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去壳牌石油应聘,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一窍不通,但面试官最终还是录取了他,理由是 “你的脑子受过良好训练,内容倒无关紧要。”查尔斯晚年自己回忆说,他后来把拉丁语、希腊语、历史和哲学的一些细节忘了个精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将推理用于个人生活 。”
你看这就是可以被迁移的有效知识或经验,具体的技术细节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被训练的大脑,被训练出的能力。于是你也经常会在社会中发现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可以实现人生中的跨界,一会是待业青年,一会是英语老师,一会又是企业家。(你懂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体力劳动多是青春饭,而医生却要越老越好。
我在成象设计经常会收到小伙伴的求职邮件,有些人甚至说,只要能在成象学习积累经验,可以不要工资,其实这部分小伙伴看重的不是成象的货币收益,而是在成象设计工作产生经验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