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圈小编前几日看到资讯,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在码头对一批来自赞比亚染料紫檀(俗称血檀)进行开箱检疫时,发现本该是装满集装箱的血檀却齐刷刷的变成了摆放整齐的砖头。本小编不禁张大了嘴巴,那集装箱里整齐摆放的砖头真是闪瞎了wuli小编的钛合金大眼啊!不过据本小编了解,在进口木材贸易中这种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事情常有发生,但是这么明目张胆的将木料“变”砖头的事情还是头一次!
鱼龙混杂的市场,也需要慧眼识珠
慧眼:中国作为木料进口大国就好比一块大蛋糕,谁得到了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前几日,人民币“走出去”成功在国际上站住脚跟,人民币入篮后,不考虑结算的货币这一因素后,就意味着在进口木材方面就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择越多进口的木材也会越多。在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中进行互惠互利这才是贸易的准则,也只有建立了这种关系才能在中国市场上长久的分一杯羹,获得更大的利益。
是“珠”不是猪:讲道理,木头“变”砖头事件不仅会影响的木材商产生信任危机,也会造成不法分子侥幸心理导致不公平的交易泛滥。赞比亚木材行业因为这件事就会在中国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反应,中国木材商减少对赞比亚木料进口不说,也会导致赞比亚的木料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如果因为一次的蝇头小利而不计后果,或就抱着欺诈的的念头进行犯罪交易,那么最后只能损人不利己。关于这次恶性事件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也为进口商提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的意见。比如,实地验货、挑选有信誉度的商家合作或者合同上关于事宜详详细细等等。
“涨”知识,进口商要一学二写三检查
经过这次事情之后,进口商应该“涨”知识了。进口商从自身的利益来讲也要谨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那么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进口商可以多学习关于进口木材这方面的法律知识,避免国外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让法律作为防身武器。其次,木材商在合同上应该明确各个条款,谁该负什么责任都应白纸黑字的写下来,谨防突发事件找不到有利的证据。最后,在交货的时候,进口商或者当地负责人应该当面开箱查货,检查无误后才能装车运回,防止再次发生偷梁换柱的事情。
别让赞比亚的木头“变”砖头只是开始,在将来或许更远的未来这种事情还是层出不穷,这才是进口商的悲哀,整个经济市场的悲哀。所以,我们可都长点心吧!
文章来源 :anywood.com/news/detail/72996.html
网址来源 :木材圈APPanywood.com/news/detail/503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