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为建筑实体模型图,建筑室内平面图,细节图。
项目名称:法鼓山农禅寺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台北市
建筑师:姚仁喜
设计团队:张华倚、李国隆、刘文礼、郭贞莹、李宜芳、戴小芹、周俊仁、林奕亨、张庆宗
委托人:法鼓山佛教基金会
基地面积:27,936.0㎡
建筑面积:3,386.41.0㎡
总建筑面积:8,422.75.0㎡
设计时间:2006年
建造时间:2010年-2012年
建成时间:2012年
圣严法师:“建道场需如‘空中花,水中月’。”
农禅寺及法鼓山佛教学院创办人圣严法师在被问及对未来寺庙的想法时表示,他曾在禅定冥想时“看到”寺庙的样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于是他说:“取名为水月道场吧。”
座落于广大关渡平原的农禅寺水月道场于焉诞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这地灵人杰的环境,营造一处清雅幽静的宗教空间。
访客一开始先穿越两面高度不同的牆,作为与外头高速公路之间的缓冲;一进入道场,即能看到远方的主讲堂,静静伫立于 80 公尺长的荷花池中。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随著飞扬其间的金色帘幔,自成一虚幻雅致风光。主材料利用建筑混凝土,设计上尽量屏除华丽色彩与装饰,企图传达简朴的禅佛况味。大厅的下半部刻意运用透明设计,为上半部的木头“盒子”带来空悬于上的缥缈灵幻印象。
大厅西面厚实的木墙上用中文刻着著名的“心经”,当阳光透过镂刻的经文洒进来时,空间瞬间充满修养灵性氛围。长廊外的金刚经则是在 GRC 预制装配板上用混凝土灌镂空的字,充当遮阳帘使用时更增添宗教意义。阳光洒落时,穿透经文,铭刻到内部表面,彷彿为众人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诲,无声胜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