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几个什么会馆的系列里做的最让人接受的一个,所谓室内设计的定性之一是明确空间的属性,第二必须符合审美情趣,最后才是文化的植入,以此为准下,这个作品算是带来了一丝丝的时尚性。让人不悦的是对空间的想象力,仍然把我们拿回了沉重的感受里,中国历史建筑的本质是尊严感,阶级性,适应性。这些随着社会体制和科技的进步,几乎淡然无存了,对于时代下的中国情结,许多设计师或真或假的保存着激烈或坚定的使命感,但创作的冲动和激情不等于才华,最好的中式作品来自精神的指向性,而不是符号的堆砌,类似安藤忠雄的建筑对日本精神的诠释淋漓尽致。而中国璀璨的文化带来了太多了符号,而这些符号和纹样可以轻易的塑造出一个方便阅读与识别的空间,而设计者的拿来主义也就无可厚非了。众多的中式作品不过是拿来祖宗的东西重新摆过罢了。设计师应该用国际视野重新定义当代审美下形态。如果有兴趣讨论当代中式,这个帖子可以做个起点,如果想赚分或赞美,排好队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