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作品,将他们设计时的想法也发上来了
【赛峰云苑】对隐逸文化的思考与创作。
项目地点:杭州云居山
设计时间:2010年
设计范围:建筑整改及修建 / 景观设计 / 装饰及陈设设计
去年在云居山上做的一个私人会所:赛峰云苑。会所的主人是演艺圈的人士,同时她也是浙江一个著名的房产开发公司老总。我做设计之前更多的时间是与业主沟通,以便能更好的去读懂业主,了解其个人的价值观、内在性格、生活方式。从而才能更好的去挖掘并提一些设计的基因,植入设计这个载体之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隐逸文化是我在这个案子中所给出的一个中心思想。
会所入口根据我的设计意图,尽可能的低调收敛些。
除换了一些门窗形式外,建筑还是基本以修缮为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景观设计,竹在前院是一个中心点。
做景观设计有时候和做装饰设计是一样的,并非一定是需要什么形式法则,偶尔的随意点缀往往能给人更多的惬意。
弥勒,大肚能容天下事!
其实整个空间内与其说是在做装饰设计不如说更多的是陈设设计,因为自己在做内空间的设计中一向来是主要轻装修重装饰的,即硬性装饰作为家具陈设的背景。
西风东渐,这个主会客厅就有这么点中西合壁的意味,因为这个与业主本身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空间的灵魂是什么?绝对不是形式!一般说来经营性的空间她的核心是其经营的商业模式,样板房和售楼处之类的更多是其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商业包装,一般的生活空间更多的是承载使用者的本身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个会所我觉得也应该是人们去解读其主人的另一个点。因此从业主身上挖掘点内在,然后赋予在这个空间中也是我该思考的内容。
做建筑设计的时候我更多的会去思考窗的开启方式,在做内空间设计的时候我最开始思考的问题也往往是窗的重新梳理。因为我觉得窗作为一个内外空间的临界面,往往是牵动了内外视线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运用的合理会对空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案子本身的空间就不富裕,所以在处理景观的过程中那就真的只能是金角银边了。不用多做,只要刚刚好就可以,但在设计到的点上一定要细致。
通往后山的小径。
这个案子体量很小,但却前后做了2个月的设计。很多时候其实思考的并非是什么形式、材料、收口之类的问题,而是自己在空间中反复的行走,寻找各个设计点。因为体量不大,所以要找出每个点然后加以设计。另一个就是反复思考通过何种形式才能衬托出业主本身所带给我的人文气质,如果没做到位那就真的是形而上学了。
|